目錄 | 內容 |
bin | 使用者指令 |
boot | boot loader的靜態檔案 |
dev | device files |
etc | 設定檔 |
home | 使用者家目錄 |
lib | 程式庫 |
media | 可移除掛載點 |
mnt | 暫時性的掛載點 |
opt | 附加軟體套件 |
proc | 核心行程資訊與虛擬檔案系統 |
root | root home目錄 |
sbin | root使用的指令 |
sys | 系統資訊以及控制的虛擬檔案系統 |
tmp | 暫時性檔案 |
usr | 第二層目錄包含對大多使用者的應用程式與文件,包含X server |
var | log,與公用程式的變動資料 |
依照作者的說法有許多目錄可以省略,但我倒是抱持著相反看法,雖然很多目錄不實用(依照應用可省略),但是如果只是空的目錄應該是不占用空間,放著應該也不至於佔據太大的空間。
跟著提到了拷貝必要的libs進入rootfs之中,他列出了兩個重要的script可以拷貝需要的static & dynamic library
接著提到核心module的拷貝跟kernel image,其實作者也提到kernel image會不會進入rootfs跟bootloader有關,以現在很多小型的記憶體裝置或者flash memory,應該都還是有可能不會進入rootfs
跟著作者相當程度的介紹了/dev跟/udev底下的功能以及設定,尤其是udev,這是一個在2.6後引入的hotplug以及新的系統控制的目錄,相當重要,想來未來會愈來愈吃重,必須仔細詳讀。
最介紹到了系統初始化的啟動程式init以及其他的應用程式(只的是一般常用的公用程式如ls之類),這時候又介紹了一個重要的project,名為busybox,以體積小著稱,他同時包含了公用程式以及init的腳色,相當適合使用在遷入系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